现在的德国人如何看待希特勒
虽然学校教得挺好,但德国老百姓对希特勒的看法还是挺复杂的。总体来说,分成几种态度。
绝大部分德国人一提到希特勒就摇头,觉得他是德国历史上最大的黑点。他的种族主义政策、发动战争、大屠杀这些事,让德国人觉得特别丢脸。很多人一想到那段历史就觉得愧疚,觉得那是国家的耻辱。
比如2019年有个调查,80%以上的德国人都说希特勒就是个罪犯、独裁者,没啥好说的。这种态度在德国是大主流。
不过呢,也不是所有人想法都一样。有极少数人,特别是那些极右翼或者新纳粹的家伙,对希特勒还有点好感。他们觉得希特勒有些地方做得还行,甚至想给他洗白。
比如在德国一些偏僻地方,新纳粹组织偶尔会冒出来,搞个集会啥的,喊喊纳粹口号,吹捧希特勒。这种人虽然少,但挺扎眼,德国社会对他们特别警惕。
还有一部分德国人,对希特勒的感觉没那么简单。他们肯定不认同他的罪行,但有时候也会提到他在经济上的一些成绩。比如1930年代,希特勒搞了大工程、扩军啥的,确实让德国经济缓过了一口气。
不过这种看法在德国不主流,大多数人还是觉得,他干的那些坏事把啥功劳都抵消了,根本不值得提。
德国官方对希特勒和纳粹的态度特别明确:彻底反对,绝不含糊。他们用法律和行动把这态度摆得明明白白。
德国刑法里专门有条款,第86条和第86a条,说得很清楚:谁要是宣传纳粹思想,或者摆弄希特勒画像、纳粹标志啥的,直接违法,罚款或者坐牢都有可能。这法律就是为了堵住纳粹复活的路,保住德国现在的民主和多元。
德国政府还经常搞纪念活动,提醒大家别忘了那段历史。比如每年的1月27日,是国际大屠杀纪念日,德国会办正式仪式,给受害者默哀啥的。
另外,政府还花钱建了不少博物馆和纪念馆,像柏林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、达豪集中营纪念馆,都是为了让大家记住纳粹干的坏事。
在德国的电影、电视、书和艺术里,希特勒老被拿出来说事儿。大家用各种方式聊那段历史,提醒自己也提醒别人。
德国拍的电影和电视节目,一般都把希特勒往坏里写,突出他的残暴和疯劲。比如2004年的《帝国的毁灭》,讲的是希特勒最后在柏林地堡的日子,拍得特别真实,看着让人心里发毛。
电视上也常播纪录片,讲讲纳粹那段的真相,挺受欢迎的。
德国的作家和艺术家也没闲着。比如君特·格拉斯的小说《铁皮鼓》,从一个小孩的角度写纳粹那时候的事,荒唐又残酷,看完让人感慨。
艺术上,像安塞姆·基弗这样的画家,作品里老用纳粹的符号啥的,让人看了就得想想那段历史。
德国的学术圈对希特勒和纳粹研究得特别深,从各种角度挖原因和影响。
历史学家把希特勒的生平、纳粹上台、大屠杀这些事翻来覆去研究。比如伊恩·克肖写的《希特勒传》,把希特勒的性格、决策啥的分析得透透的,书挺厚但很受欢迎。
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也盯着那段历史,想弄明白为啥德国人当时会走极端。比如斯坦利·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,虽然不是德国做的,但对理解纳粹那时候的人咋想的特别有帮助。
德国这么认真反思希特勒和纳粹,不光影响自己人,也让外国人挺佩服。
不少国家觉得德国处理历史特别有担当。比如2015年,默克尔去日本时还提到德国的经验,意思是鼓励日本也学学,直面自己的过去。
德国的博物馆和纪念馆也成了旅游热点,像柏林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,每年几百万游客,有学生有学者,都想来了解那段历史。
总的来说,现在的德国人对希特勒看法挺复杂,但基本上都是负面占大头。通过学校教育、法律、媒体、文化这些方式,德国人一直在反思和批判那段历史。不过也有少数人想法不一样,这也提醒大家,历史的教训得老记着。
德国这么面对过去,不光给自己上了课,也给全世界做了个榜样。说白了,诚实认错、好好反思,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好、更公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